今天的晨光時間講的是關於有機麵包的故事,故事內容是一個小女孩搬到鄉下跟爺爺奶奶住,吃著健康的食物,過敏也跟著好了。內容除了有機對於身體和環境影響,還有過程中,有一個最重要的條件是「時間」與「耐心」。
最後問了一個問題~
「對身體健康」後面那位健康膚色活潑的同學舉手發言。
「還有呢?」
同一位小朋友眼睛看著我,想了一秒「大地!對大地友善!」
「很好」這個答案頓時讓我很感動~~
上學期結束的時候,的確感覺到班上部份同學越來越躁動,某1、2個常常起來走動的同學,其實會帶動其他比較活潑的同學。
如果是你們會怎麼處理呢?
花時間提醒這2位同學,而他們還是講不聽(?),要花時間在他們上面嗎? 其他同學聽故事的權益呢?
先不討論學生的問題,台上的講者需要有自已的原則,並且看狀況適時提醒下面的學生。這也是為什麼在學期一開始會有一個晨光守則,宣導在晨光時間小朋友們基本要做到的,像是書面收拾乾淨、舉手發言等等。
不要小看這個宣導 (我自首一開始的確覺得沒什麼特別,但後來覺得非常重要),至少在這一年多進班的期間,覺得真的滿有效果的,特別是用問題的方試來問小朋友,那些表現好立刻把桌面收起來的同學,其實會帶動比較不專心的同學。
分享一下2個有效的方法,感覺漸漸可以控制住場面XD
1、找機會提醒晨光守則,例如:一直有人插話,不要馬上回應,找個段落提醒說要舉手發言
2、允許那1、2個同學在後面的地方走動,但不可影響到其他同學,只要坐好遵守規則,隨時可以加入課堂互動
其實相處到後來,我有發現那1~2個同學,並非對故事內容或互動沒有興趣,反而是他們其實是很想參與在其中,只是因為真的需要站起來走動(?),而且就我的觀察他們課堂上的回答,都有回答正確且都很有自己的想法。
最後,小小的心得,對於班級的秩序要有自己的原則,這其實跟人際關係的相處滿相像的。自己有什麼原則,底線在哪裡必需要清楚,在適當的時候,用一個對方會懂的方式讓他知道。